
自3月初开学以来,全体师生都面临着从心理到学习生活状态的调整考验。网上有人说,“现实面前,老师们变成主播了”,是的,我和学生们这学期的再次见面真的就在课堂直播间。
图1 工作室课程
按照学院的部署和方案调整,我所承担的平台工作室实践课程在3月末必须要面临开展线上课的挑战。线上实践,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和学院领导以及我的工作室负责人郑军老师商讨后,我们评估了课程上课的内容和可行性。最终决定,按照原定课时计划开展教学。所幸,我所在的工作室是一个偏重后期制作的工作室,我负责的工作内容是带领学生解读所需要制作的视频并进行文案撰写,郑军老师负责带领学生进行后期剪辑及包装制作。

图2 课程设计
对于我们工作室,线上的实践教学最大的难点就在于:
1. 无法进行面对面的指导,网络的对话终究少了现场感和直接性。
2. 我们所负责的项目兼顾了文案撰写、配音对接、后期制作三个不同环节,对接的过程因网络而显得繁琐,容易出错,影响速度。
3. 学生现有的设备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影响。在综合评估了以上问题后,我和郑军老师确定了基于本工作室的本学期线上教学课程安排:将12周课程分成三个课程表阶段,分别为前4周,中4周和后4周。前4周的教学以我的文案课程为主,帮助学生通过拉片、分析、解读等方法熟悉制作内容,修改文案。中间4周为对接配音工作室,反馈第一批音频,并兼顾第二批文案撰写阶段。最后4周课程以郑军老师的后期课程为主,集中进行后期制作。这样尽可能减少几个环节之间反复对接,易出错的问题。
从学生的课堂情况来看,大家心态积极乐观,与我的沟通较为顺畅。虽然间隔网络,但是每节课的互动和交流并未间断。由于不像在课堂中,教师一眼就能照顾到整个班级的上课状态,对于我来讲,也更加担心学生在网络另一端的上课状态。因此只能采用增加互动、出勤管理的方式尽可能地保证课堂效果。
通过这个阶段的网络教学,我和学生在逐渐松弛、适应,但也更期待回到教室的那一天。未来的教育模式离不开线上+线下的配合,我个人也相信,线上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电视与新媒体学院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