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5月27日,电视与新媒体学院集中进行了2016届毕业生毕业答辩工作。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布置,各系主任协调落实,4个系共计425名毕业生顺利完成答辩。
一、前期精心准备,打造专业答辩教师队伍
学院院长高金晔深入一线,带领副院长尚殿和、院长助理刘婷婷、各系教学管理干部、56名骨干教师参与答辩工作,形成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资历深”、“业务强”的答辩教师队伍,其中共邀请8名行业专家,分布在吉林省内电视台、电台、报刊等多个专业领域,占答辩教师队伍比例的14.2%。


2016届毕业答辩工作自5月18日开始,学院综合办按照教务部文件要求,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严格筛查学生答辩资格。同时从人员安排到场所布置准备已久。答辩前夕,学院综合办协调各系召开专项会议,对涉及到的相关事宜统一安排,确保答辩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公布学生专项答辩流程,方便学生清晰地了解答辩各环节注意事项。
二、答辩现场你问我答,师生上演学术争鸣
学院4个系425名毕业生共分成14个小组进行答辩。答辩现场各小组由4名教师组成,现场分工协作,答辩教师从论文结构、研究主题、学术支撑、专业深度及广度等各方面进行提问,旨在掌握学生对论文撰写认识的深度以及专业知识运用的熟练度。学生思路清晰、从容应答,同时对自身论文的闪光点及创新之处做了重点说明。各组答辩教师本着“认真负责、公平公正”的原则客观记录学生答辩情况,答辩现场分数真实有效。



各系毕业生积极备战答辩,熟练掌握论文论证重点,涉及到毕业创作的摄影系学生精心准备PPT对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更好的阐释。截止到5月18日,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一辩。
5月27日学院统一组织进行了二辩学生专场答辩。二辩现场,气氛严肃。由各系资深教师组成的答辩队伍对二辩学生的论文认真研究,围绕其论文主要观点轮流进行提问,对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耐心指导。
毕业答辩是毕业论文的重要收尾环节,也是检测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答辩为师生搭建了有效地学术研讨平台,为提高学生专业深度和知识的广度提供了有利帮助。电视与新媒体学院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完成后续工作,为2016届毕业生顺利毕业及后续就业工作奠定基础。
电视与新媒体学院综合办
2016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