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召开实践教学平台(工作室)建设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9日 00:00

发布者:

  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2015年吉林动画学院重点工作,也是传媒学院2015年的主要推进工作之一。为推进传媒学院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深化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5年6月17日下午3:00,传媒学院于F422组织召开实践教学平台(工作室)建设研讨会。会议由院长崔国清主持,杨宇飞副院长、各系主任及广大教师参会。

  会议开始,崔国清院长对现有工作室项目做了概述,他指出:“学院领导班子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本学期也极力推进平台(工作室)建设。目前来说某些方面现有工作室应该可以说是比较成熟了,不过仍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

  结合崔院长的讲话和学校实际情况,与会教师分别从项目类型、市场结合以及教学结合等方面对工作室现阶段的工作,以及未来发展畅所欲言,沟通交流。内容主要包括传媒学院网络电视台、360度全景摄影工作室、数字教育媒体与移动终端开发工作室、驭影工作室、电视节目制作工作室的目标规划和工作设想等。

  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郑军首先作了汇报,他通过频道宣传片、学院宣传片等短片播放以及生动细致的讲解,让大家对其工作室的工作重心和运行状况有了直观的感受。同时他介绍了网络电视台建设进展情况,以及今后的运行模式。预计下学期网络电视台正式启用。

  承担着大创项目的张鹏飞老师紧跟其后,通过专题片《少年心事》的播放展示出工作室的创作重心,同时他针对工作室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我希望我们的工作室可以实现常态化运行,并且通过这个工作室培养学生的创作习惯,为他们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驭影工作室的周媛老师首先为大家播放了最近创作的公益宣传片《指尖世界》,然后讲解了工作室的构想。她说,“我们的课程主要从技术类、视听语言的语法以及经典作品的赏析三方面开展,希望通过引入真实项目实现三方互赢。”

  刘文炳老师的360度全景摄影创作技术前沿独特,大家紧盯屏幕观看短片,崔院长以及其他与会老师纷纷提问发言,对这个技术的前景市场做了积极的预测。

  数字教育媒体与移动终端开发工作室以及舆情工作室进展良好,目标明确,采取项目带动学生的思路具体可行。“我们打算分阶段进行,通过项目带动学生,以中小企业为依托实现对接。”耿惠桐老师和温丽君老师的发言言简意赅,得到与会者的认可。

吴立昕老师结合师生共创的第一部作品《胜利妙招》讲述了微电影的制作过程,并由此为启示,提出了想法和建议:“希望在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指导,尤其在声音处理方面要有所改善。”

杨宇飞副院长谈到:在总结已有平台(工作室)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学院新的发展定位和方向,认真梳理和思考平台(工作室)建设问题,找准对接点,科学调整、优化布局。

最后,崔院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对本次研讨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现有工作室的项目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同时针对我院未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做了规划,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平台(工作室)建设的热情。

撰稿:传媒学院综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