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第七届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我与校园》DV大赛颁奖典礼在我校图书馆小放映厅隆重举行。动画学院党委书记孙占国、副院长张砚为、学院顾问刘申五、评估办主任李云清、图书馆馆长海涛、信息中心主任刘琢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副主任郝晓光、教务处副处长杨宇飞以及督导王金英等出席了颁奖仪式,并为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第七届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DV大赛是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吉林动漫集团与吉林动画学院共同承办的原创DV大赛。
《我与校园》是本届DV大赛的主题,传媒学院学生自创、自导、自拍、自制的十余部短片获得了王长元、曲芸赫等特邀评委的好评。传媒学院院长范冰致开幕词,她指出,这样的短片大赛,这样的颁奖仪式,这样的作品展映是很有意义的,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动画学院“学、研、产”一体化教育方针的正确性和前瞻性,也是对传媒学院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对同学们的创作能力的推动和提高。
在一阵阵掌声中,与会者共同欣赏了获奖作品的片段,获奖同学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本届DV大赛评委、广播电视编导系教研室主任刘逢亮也即席发表了感言。
他与学生都诚恳感谢传媒学院的范冰院长和赵凌云院长助理,是她们的不断督促和鼓励才有了这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感谢传媒学院学工办主任孙颖和她带领的学工老师,他们的帮助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感谢所有的指导老师,有了这些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参与,这次大赛才不同于以往,感谢他们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的辛劳。
此次DV短片作品的展示,不同于以往的是,同学们拍摄认真,进步较大,给人以真、善、美的享受。这可喜的变化,标志着同学们已经从虚幻的想象中回到了现实,把眼光落在了校园,聚焦在同学们的火热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把镜头对准了自己的老师,对准了同学们,用独特的角度和各种方式记录下自己成长的脚步,用鲜活的视觉解读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是值得肯定和庆贺的。
短片中《新闻调查》的探索和思考,《阳光男孩》中的男孩的自强、励志和阳光,学生对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是一个《角儿》的深刻理解,对吉林动画学院《十年》光辉历程的回眸,对《牵手》的执著,在《游戏?人生》中的乐观与浪漫,《广告诞生》的简洁凝练,都给人深刻的印象。充满朝气的《我的校园》,夸张诙谐的《告白》,充满爱心的《保护动物》所具有的突出的特色与综合水平的显现,使作者获得了三等奖,荣获二等奖的《梦的方向》让人们看到年轻的大学生成长进步的印记,《创意》真实地记录了一部独具特色的获奖广告片是如何在争论与争吵,动手和动脑中诞生的;荣获一等奖的《校园里的吉他手》则以比较深入的采访、客观真实的镜头,以较为深刻的思考脱颖而出。
颁奖仪式的组织者提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作品存在着不足之处,并号召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赛事,这样同学们创作中发生的问题会发现得更加及时,指导也能更加具体和准确,同时教师直接参与创作的作品还对同学们的创作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
在不同的场合,针对同学创作中的倾向,指导教师曾提请同学们思考:校园里除了“爱情”还有什么?今天,同学们的作品终于做出了明确的回答,校园里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同学们开始关注了,思考了,尽管作品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瑕疵,前进的步子还显得有些稚嫩,他们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方向是对的。当代大学生就是应当关注现实生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挖掘和提炼主题,用心去体味和实践课堂上、书本上老师口中讲述的理论知识,用创新的思维去架构和编辑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方向既定,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颁奖仪式和作品展是大二的同学们策划和组织的,在充分肯定成就之后,发言教师希望同学们不满足,不骄傲,开动脑筋,勤思考,改变既有的颁奖仪式的模式,不再简单地模仿奥斯卡,而是争取形成自己的特色,更加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同步,拍摄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作品,把作品展和研讨结合起来,通过作品展,让同学们有更深入的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
附:
第七届国际动漫艺术节《我与校园》DV短片大赛获奖目录
一等奖 :《校园吉他手》
二等奖:《创意》、《梦的方向》
三等奖:《保护动物》、《萌》、《作业》
单项奖:
1. 《新闻调查》获最佳纪录片奖
2. 《阳光男孩》获最佳编剧奖
3. 《十年》获最佳导演奖
4. 《角儿》获最佳创意奖
5. 《牵手》获最佳剪辑奖
6. 《游戏.人生》获最佳制作奖
7.《广告的诞生》获最佳摄像奖
8. 《我的校园》获最佳录音奖
9. 《告白》获最佳视觉奖